去往秭归县梅家河乡的路上,远眺群山峰峦叠翠、长江碧波静谧,近处山路蜿蜒盘旋、似行悬崖峭壁,距宜昌市区仅100多公里的路程,历经近四个小时的山路颠簸,才终于到达湖北省鄂西地质测绘队(以下简称“测绘队”)秭归县梅家河乡土地“四权”确权项目部。梅家河乡土地确权项目,经过将近两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即将进入收尾验收阶段。
笃定信仰,用坚守来践行
2016年5月,测绘队通过政府招投标中标梅家河乡农村土地“四权”权籍调查测绘。项目涉及13个行政村、5208户的国土“三权”确权任务和38480.32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籍调查测绘任务。
农村土地确权始于201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是为守住全国18亿亩的耕地红线、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测绘队的领导班子深感项目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必须为“确铁权、颁铁证”提供精准测绘数据技术支撑。在深思熟虑、反复权衡的基础上,确定业务能力与协调能力突出的裴虓为项目负责人,抽调三十多名技术骨干组成项目专业团队接此重任。
2016年7月,项目组正式进驻梅家河,一场披荆斩棘的硬仗就此拉开帷幕。土地确权政策把握严、技术要求高、农户协调工作量大,加上梅家河地域广、地形复杂,住户多、分布散,工作难度更是成倍增加。
压力越大、动力越足,再苦再难,也要把眼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变成一个又一个的办法!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梅家河的山路崎岖,车子到不了的地方那就步行,遇到杂草丛生或泥泞难走的路,大家从不退缩,依然扛着仪器向前行进。他们跋山涉水、奔走风尘,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以孤独为友、与寂寞为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而枯燥地测量与绘图,在他们眼中却是最有意义的事。
梅家河的夏天暑气熏蒸,室外气温高达40℃,所有人拿出更加火热的激情接受“烤”验;去年底梅家河暴雪封山,为了不耽误既定任务,所有人带着“不完成任务不下山”的决心与天寒地冻抗衡,最终年底以外业调查完成情况全县第二的好成绩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其实,工作环境的苦是对于“以苦为乐”的测绘人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而最苦不堪言的是藏在他们心里对家人的思念之苦,长期在项目上,不能回家陪伴老婆孩子,不能照顾年迈的父母……这些的思念与内疚,只能深深地藏在每个人的心底。
“世间有些路非要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跋涉的。只要有目标,即使路再长再远,山再艰再险,也得咬紧牙关走下去。”就像《温家宝地质笔记》里提到的那样,野外工作再艰难,也要有克服它的勇气和动力。项目组的测绘人都是带着对地质测绘事业忠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信仰而不畏艰辛,两年来他们用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的庄重承诺。
精准测绘,匠心成就品质
农村土地“四权”确权的政策性强,项目组认真地进行了政策解读分析研究,通过实践将工作程序分解为:宣传动员、权籍调查、实地测量、核属审核、登记注册、颁发土地证书等具体的工作步骤。
然而在土地确权工作实际操作中,繁琐复杂又相互关联。每个技术人员有相应的版块,要确保自己的工作质量;同时,又由于工作需要充当政策讲解员、表格登记员、数据测量员,甚至成为纠纷调解员。正是这种既有分工也有协作,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团体协作才保证着项目高效推进。
“土地确权的每一户可能只是大家确权工作的千万户分之一,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确权的百分之一百”,裴虓说道,“所以在大家工作的所有程序中,必须以百分之百的专业态度对待,‘确实权、颁铁证’,确保每一户的测量信息准确无误,经得起上级和历史的检验”。这种共识早在项目开启就已经达成,同样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土地确权过程中,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极为重要。每一个距离、每一个面积都是需要亲力亲为测量出来,位置要准确、数据要精确,并且误差保证在1cm以内。农村房子大多数是依地势而建,有的房屋一面是平地、其他三面都是土坎,开阔的平地照常测量,碰到陡峭的土坎想办法爬上去也照常测照常量。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用尽一切方法、不惜一切代价,他们爬过土坎、进过猪圈、穿过布满蜘蛛网的茅草屋,被狗追过、蜜蜂蛰过,但任何恶劣的环境,都阻止不了他们对数据准确性的追求。
说到数据的准确性,不得不提到项目组的“望老板”,望老板名叫望西进,因为经验丰富、谦虚稳重,被大家尊称“望老板”,仪器玩的溜、数据测得准,他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有偏执的追求。他用手机建了一个“数据库”,按照村名、组号、户名分有不同的组别,里面全是村民的房屋信息资料,快捷、准确,利用了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手段,也发扬了做精做细的大国工匠精神。
还有一位90后绘图小能手杨泽方,扎实的手绘基本功在宗地草图的绘制方面得到了充分发挥。无论怎样造型和布局的房子,他只要绕场一周,眼前的三维房屋立马变成他纸上的二维宗地结构示意图,真正做到稳、准、精,为项目进度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充分保证了草图的水准。在先进的测绘仪器和地理信息App为地理测绘提供主导优势的今天,手绘的温度和精准度显得尤为的可贵。杨泽方和同事们正是以工匠涵养来钻研技艺,现代科技的先进要精通,传统手绘的精髓更要传承,将自己的测绘技能极致化,共同铸就鄂西地质测绘队的品牌信誉和市场价值。
项目组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的理念,沉下心来做事情、匠心技术出精品,严把质量关,认真落实每一个细节。白天忙于外业,晚上整理资料忙于内业,对于项目组的人来说,晚上加班从不称为加班,那就是正常的工作时间。夜幕降临吃过晚饭,大家都非常习惯地进入工作状态,将白天的登记信息、测量数据一一整理,登记、绘图、计算,合作分工、井然有序,不容出错。令人欣慰的是,虽然过程艰苦,但工作进度稳步扎实推进,至今的质量成果已受到监理方的高度认可。
“建设常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正如十九大报告中对于工匠精神的大力宣扬的那样,项目组始终如一的专注表现就是对此最好的践行。
不忘初心,以真情换真心
土地确权是一项惠民工程、民生工程,归根结底就是民心工程。农民作为农村土地确权的主体,他们的满意度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
裴虓作为项目组负责人,一方面全力以赴投入项目,另一方面非常注重和梅家河的乡亲们加强沟通联系,因此也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今年四月的一天,项目组来到三掌坪村村民曾友虎家进行房屋产权登记,曾友虎一见裴虓和同事们就赶紧上前打招呼。原来早在去年冬天,裴虓和曾友虎就见过面。曾友虎是宜昌的“孝子劳模”,裴虓和同事们通过网络媒体知道他的事迹后深受感动,当时带着测绘队领导的嘱托和心意特地来看望了曾友虎,鼓励他发展土鸡养殖致富增收并主动提出帮他联系销路,去年的场景令曾友虎至今记忆犹新、感激不已。
“土地确权工作是和农民打交道,大家动真情、办实事,理解和敬重他们,最终他们也会理解和信任大家,他们满意,大家的工作才有意义,才能顺利推进。”裴虓讲述了自己工作的初衷。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测绘队一直秉承着这样的准则要求职工,项目期间还先后组织看望了5家梅家河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了大米、菜油、牛奶等生活物资尽单位绵薄之力。单位鼓励和支撑职工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与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2018年夏天已经来临,眼看亲历两年的梅家河土地确权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验收阶段,虽然之前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项目组一刻也没有松懈,还是一如既往地以严格的标准作最后的冲刺,迎接上级验收。
“两年多的心血和付出就要交答卷了,希翼这份初心和成绩对得起百姓、对得起单位、对得起家人!”这是项目组所有人的肺腑之言,也是支撑他们一路走来的力量源泉。
农村土地,孕育希翼;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孕育农村农民对生活新的希翼。多年以后,可曾还有人记得有一群意气风发的测绘人为这片土地的确权工作奋斗过、付出过?
一个人像一支队伍,以脚步丈量土地,用仪器瞄准方向,一测一绘中彰显匠心品质;一支队伍似一个人,择一事、终一生,请叫他们鄂西地质测绘人!